| 人才培养

More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是丁香花五月天成年社区的传统优势专业,2010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6年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新兴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依托的电气工程学科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全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核心培养方向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自动化,为电气类企业院所和电力行业输送具有电气工程理论基础、电气工程专业素养、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可从事电气产品设计研发、电力系统规划运行、电气技术管理的创新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紧紧围绕电能的清洁生产、高效输送、灵活分配、高效变换和高效利用开展全方位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专注于电能生产的清洁化与可再生能源化、电能输配的高可靠与高效化、电能利用的高质量与高效化、电网运行的智能化与信息化等可持续发展理念。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所依托的电气工程学科在2017年全国85所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高校中排位前50%,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我校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西电集团公司、许继集团公司、博世力士乐等知名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和实习实践基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培养,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国内相关企业、社团和个人相继设立了4项专门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奖助学金,其中未来电源精英计划奖助学金在全国资助11所高校,我校是其中之一。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是2012年教育部紧密结合国家智能电网建设之急需而新开设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属于电气类的特设专业。该专业应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智能化技术,有效消纳和利用间歇性分布式新能源,是现代电力系统变革的主要动力,是传统电力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交叉学科技术。该专业知识体系的核心在“智能”上,电力行业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将能源开发、转换、传输、存储、配送等环节,与终端用户的各种用电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精确供能、对应供能、互助供能和互补供能。

丁香花五月天成年社区是陕西省唯一开办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高校,依托的电气工程学科具有本硕博和博士后全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自2014年起开始本科招生,为国家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培养融合现代电气工程与先进信息、通信、计算机领域的理论基础,掌握智能电网领域的信息采集、通信、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能源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规律及其信息技术特点,并具备较强综合素质和一定创新精神,可以在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智能化的能源电力系统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基础、信息理论基础、信号与系统、控制工程理论、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智能电网导论、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智能电网信息安全、智能变电站技术、微电网及其控制、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智能电网先进传感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等。

目前,我校该专业在“2024全国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行榜”中列第9。毕业生可在电网公司、发电公司、信息技术公司等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开发、生产以及运行管理、技术支持、科学研究等工作。

18F11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2019年新增专业,是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应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转型,顺应我国新工科建设和国际工程教育发展新趋势而设立的多学科交叉专业。本专业涉及电气、能源动力、材料、机械等多学科,覆盖储能相关的储能材料、储能装置、电能变化控制、储能系统集成和多能互补等储能相关的多个层面。针对国家“双碳”目标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结合西北地区新能源发电的优势,立足于电气工程优势学科,整合其他储能相关学科资源,设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年开始招生,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储能技术基础理论、储能材料设计与制备、储能装置与储能系统设计、电力系统中储能系统规划及安全运维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优秀储能人才。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现代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化学基础、储能原理与技术、储能系统建模与仿真、氢能与燃料电池、储能系统与并网技术、储能材料与工程、储能系统检测与评估、抽水蓄能系统设计、源---储联合调度、储能科学与工程导论等。

首届学生将于2027年毕业,毕业生适合在储能器件、储能设备、电力系统等企业事业单位的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产品研发、生产技术,或者到相关科研院所、高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他交叉学科的硕士或博士学位。